
10月29日上午,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组织对我院研发的 “中国气象局雾-霾数值预报系统CUACE/Haze-fog V1.5”进行了业务化评审。评审会由预报司技术应用处张志刚处长主持,科技司王金星副司长、闫冠华处长、气科院李集明副院长等出席会议。
评审专家组组长由许健民院士担任,成员包括来自气象中心、气候中心、卫星中心、探测中心、数值预报中心、北京市气象局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和用户代表。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关于中国气象局雾-霾数值预报系统CUACE/Haze-fog的技术报告、运行报告和检验分析报告,并进行了详细的质询。
专家组认为,模式研发组成功研发了分档的气溶胶与其前体气体在线耦合、包括热力学平衡、能够准确描述六类七种大气气溶胶分布的气溶胶模拟系统,并在线耦合了60余种气体成分和六类七种气溶胶组分,形成了对PM、O3和能见度的数值模拟能力,提出了一套快速有效算法(HDMR),提高了化学热力学平衡模式计算速度。该系统还配有自主开发的排放源基础数据库以及处理系统,可以提供不同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排放源强度,基于我国FY卫星反演和地面气溶胶观测资料的数值同化系统,使实际观测资料尽可能在预报系统中得到了应用。该系统合理反映了气溶胶与水汽的相互作用,使其不仅能模拟出干气溶胶、还能模拟出受水汽影响的能见度的变化,形成了雾-霾数值预报系统(CUACE/Haze-fog)。CUACE/Haze-fog自2012年移植至国家气象中心以来,实现了并行化、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预报时效可达84小时,经验证有较好的预报效果。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预报系统满足业务化的要求,建议正式业务化运行。
王金星副司长指出,CUACE/Haze-fog模式是气科院近几年科研与业务结合的一个范例,通过科研和业务人员和紧密合作,在有关项目支持下实现了前期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和系统的研发、移植应用,及时为环境气象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希望气科院围绕业务需求,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成果转化,为气象现代化做出贡献。
李集明副院长对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表示感谢,要求项目组今后继续优化预报系统,为业务提供更多支撑,并指出气科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业务司和业务单位的交流,瞄准需求开展研究,梳理可业务应用的成果,鼓励成果的业务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