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落实气象科研为业务服务的要求,切实提高科研对业务发展和天气预报准确率提升的支撑,加深对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成因的认识与分析,2014年1月13-14日,气科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实验室2013年度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灾害性天气预报理论与方法研讨会。
本次会议主要议题是台风、暴雨、强对流等典型灾害性天气事件的成因分析及监测预报技术,以及灾害天气动力学理论、监测和预测新理论新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科技支撑业务工作进展。会议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学术会议形式促进科研人员和业务人员面对面的交流。
1月13日上午的会议开幕式上,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顾建峰副司长、科技与气候变化司罗云峰司长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气科院端义宏院长出席会议,开幕式由气科院副院长、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平主持。
顾建峰副司长讲话表示,发展气象现代化关键是提高科技软实力,要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此次会议是科研业务交流形式的创新,为科学家和一线业务人员面对面交流开了个好头,希望这样的会议继续办下去,真正为科技支撑业务发展发挥作用。
罗云峰司长指出,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位高、责任重,既要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又瞄准业务发展核心难点问题,实验室经过近年发展实力水平有显著提高,希望再接再厉,依托重大科学试验和重大项目,加强科研业务结合,深入开放合作,在中国气象局大力支持下,打造灾害性天气研究领域的国际一流平台。
会议邀请气象领域资深专家和科研业务一线人员就天气研究最新科研成果做特邀报告,报告特别关注了2013年典型灾害性天气,内容涉及2013年年初东部的雾霾天气、夏季东北地区洪涝灾害、四川盆地持续性强降水、台风“菲特”极端强降水等典型个例,会场座无虚席,到会人员超过200人。会议共安排口头报告39个、墙报交流多篇。
本次会议受到气象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们高度关注,会议收到国家气象中心和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区)的科研业务人员踊跃投稿,连同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台风所、武汉暴雨所、广州热带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稿件,共收到投稿论文摘要8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