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5日,第一届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任会在京开幕。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参加会议并强调,要适应发展,突出重点,着力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现代化建设。
矫梅燕指出,当前,国家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等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的实施等,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能力建设发展带来新机遇。面临新形势与新要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目前在业务能力、管理体系、科技支撑、安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矫梅燕强调,要突出重点,着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业务现代化建设。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纳入全国气象现代化整体布局当中;以即将出台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扎实推进,建立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核心,市县为基础的现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能力、科技水平和服务效益。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确保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安排部署落地;加强人才保障与科技支撑;强化管理,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现代化工作的进展跟踪与考核评估,切实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科技水平与服务效益。
来自全国30余个省(区、市)人工影响天气部门的负责人及中国气象局相关单位人员与会,围绕“适应发展,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业务现代化建设”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并讨论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会议认为,近三年来,全国布局的人工影响天气规划实施和能力建设取得良好进展。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作为我国首个人影区域中心,高性能飞机、作业指挥系统、区域联合作业、运行管理取得阶段成效;跨区域作业的机制不断完善;全国人影的投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此外,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级业务指导、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各省在技术系统、作业指挥体系建设等方面卓有成效。安全管理不断强化,标准规范建设得到更大的重视。
(中国气象报记者贾静淅 通讯员 戴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