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3月11日,布达拉宫雷电灾害防御基础研究项目2014年进展报告会和“雷电临近系统需求设计技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国家文物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管理处、中国气象局、上海交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四川省防雷中心、湖南省防雷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上海市防雷中心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参加会议。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旦增朗杰副局长、西藏自治区气象局边扎巴西副局长, 国家文物局督查司刘大明处长,以及局法规司和局减灾司的有关领导到会指导。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周广胜副院长出席本次会议并致辞。
会上,首先由项目负责人张义军研究员做了2014年度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各个承担单位完成在2014年主要完成了布达拉宫周边地区雷电探测设备的架设安装和初步观测试验、布达拉宫雷电防护基础参数的现场勘查工作,以及多年雷暴和雷灾个例资料的收集和初步分析工作,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项目取得的阶段成果,强调指出布达拉宫雷电灾害防御基础研究是布达拉宫文物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建议进一步细化考核目标,明确节点任务,并加强项目承担于单位文物部门的联系沟通,确保项目最终的成果满足布达拉宫文物雷电保护方面的需求,并为今后全国藏式文物古建筑的防雷工作起到示范作用。专家组就课题任务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对布达拉宫雷电探测设备布点的依据、架设环境条件,以及布达拉宫雷电现有雷电防护环境的测量等具体问题,并提出了宝贵建议。
之后与会专家听取了张义军研究员所做的“布达拉宫雷电预警系统需求设计”报告,专家组根据课题组关于系统应用需求,设计技术方案,技术特点以及可行性等方面的汇报,一致认为:系统需求设计基于前期的雷电临近预警预报方法研究和探测传感器布置,结合对布达拉宫周边地区夏季雷电发生发展特征的前期分析和研究,明确了布达拉宫雷电活动预警预报服务系统软件需求,提出了较完整的系统框架设计及其实现的技术方案。系统技术路线合理、设计方案可行;系统需求设计完整地提出了软件系统功能、产品、编程规范、以及运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充分考虑了布达拉宫雷电预警的应用需求;建议进一步充分考虑西藏地区雷电观测的环境条件,以及目标用户使用习惯的特殊性等因素,完善雷电临近预警功能模块设计,尽早启动软件开发。
项目组织单位国家文物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布达拉宫管理处的专家在会议最后对项目下一阶段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期望,布达拉宫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及建筑结构特点,开展雷电灾害防御的基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布达拉宫文物保护计划已经纳入了西藏自治区立法程序,西藏自治区文物部门会全力配合支持本项目的各项工作,希望项目的最终成果能够指导布达拉宫的雷电防御工作,同时满足文物保护的需求,为今后全国藏式文物古建筑的防雷工作起到指导和示范作用。
张义军研究员在总结时表示,2015年对“布达拉宫雷电灾害防御基础研究” 项目来讲是关键攻坚的一年,在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管理处主管组织协调下,在国家文物局、国家气象局领导的关心指导,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将牵头各个协作单位继续落实项目任务的实施计划。面临项目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的实际情况,项目组将认真审视西藏地区雷电观测数据的条件环境和布达拉宫雷电防护的需求,针对性开展各项观测、分析研究和产品开发;并加强与各合作单位的沟通联系,确保项目任务能按计划完成。
(科技管理处、大气探测研究所)